6月29日,預報顯示西安最高氣溫34℃。當各行各業(yè)勞動者鏖戰(zhàn)高溫一線時,記者來到西安市長安區(qū)灃峪口,探訪充滿神秘感的非遺技藝——古法煉油。
“溫度越高,出油量越多”
記者來到長安區(qū)灤鎮(zhèn)西留堡村,村子不大,卻藏著一個百年油坊——灃峪口老油坊。盡管抵達時已是中午,但是負責人高飛絲毫沒有休息的意思,別的村民將自家菜籽拉來,他忙著稱重、去塵、榨油。高飛如今是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、傳統榨油技藝傳承人。
忙碌間,高飛告訴記者,早上七點半開始油坊就已經高速運轉起來了。站在院子中,菜油香濃郁,讓人忍不住深呼吸?!斑@幾年都是在他家榨油的,確實好吃,附近好幾個村子的人都在這榨油?!睆拈L安區(qū)馬王鎮(zhèn)駕車一個小時趕來的村民柯利利見到記者采訪,忍不住夸了起來,“他家生意好得很,來榨油需要提前預約,我今天沒預約,你看,就得等。”
走進老油坊操作間,一股熱浪撲面而來?!澳銈儾灰欢ㄊ艿昧?,里面現在將近50℃?!北M管高飛身著簡單的背心短褲,但是汗?jié)n已經將衣物浸透。他抬起胳膊,用衣角擦了擦汗。
操作間里一根巨大的木頭吸引了記者的注意。這根木頭約一人抱粗,十余米長。高飛介紹,這就是壓油用的杠桿,行當里管它叫油梁,固定油梁的石頭堆叫“石山”。這兩樣東西是古法榨油最主要的工具——巨大的壓力將油脂從油菜籽中擠壓出來。
六月份是粒大飽滿的油菜籽收獲期,而七八月份的高溫天則是榨油出油的最好時節(jié)。
“溫度越高,出油量越多。”高飛道出秘訣。
“傳統的東西我們不會丟,那是歷史的見證”
古法榨油,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講究,凝聚著民間代代工匠師傅的智慧與傳承。只見高飛準備了一口大鍋,將水加至三分之一處,等水沸騰。“蒸胚嘛,要沿著鍋將磨好的胚均勻地撒到蒸籠上,等鍋底下冒熱氣了,再把油草覆蓋到蒸籠上,等上個把小時。”榨油坊內霧氣騰騰,溫度也在慢慢升高。
從蒸胚這個步驟開始,油坊便離不開人了。因為,蒸胚過后需要立刻包坨。高飛拿出幾個油圈疊在一起,將油草理順嵌入油圈中,把蒸好的菜籽胚裝入其中,掄起木拐夯實。緊接著,將包好的滾燙的油坨壘放到出油井里,逐漸松開滑車,利用杠桿原理給油梁加壓。就這樣忙碌兩個半小時,醇厚、綿濃的菜籽油才開始流出。
看上去原始甚至有些笨拙的榨油方式中,似乎能感受到時間深處的人間煙火。閑下來的工夫,高飛告訴記者:“我們平時干活的時候都不講話的,就是要提著一口氣。每個步驟要快速完成,保證胚處于高溫狀態(tài),要不然溫度一下降,就榨不出油了?!?/p>
在油坊的另一間屋子里還放置著一套現代化的榨油設備,從上料、炒料到研磨、壓榨全部采用電力,占地不足古法煉油工具的五分之一,操作時間更是大幅縮短。高飛坦言:“就榨油來說,肯定現代設備效率更高,我們也在慢慢轉型,包括開通直播等銷售渠道。但是傳統的東西我們也不會丟,畢竟那是歷史的見證,蘊含著文化積淀?!?/p>
記者從老油坊的博物館中了解到,這里創(chuàng)建于1887年,曾為西北紡紗局,紡紗為主,榨油為輔。后因榨油利潤大于紡紗,遂改以榨油為主,延續(xù)至今。2008年被認定為陜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磨胚、蒸胚、包坨、壓榨、沉油……在不依賴任何現代設備的情況下歷經30多道工序,堪稱民間手工榨油技藝的“活化石”。
編輯:呼樂樂